IMG_2592.JPG

 

(上圖:豎立於廣東省開平市漩溪里」村口的其中一憧碉樓。)

 

 

 

那天凌晨,假如沒有朋友在背後不斷給我打氣,我怕真的會失去了一個開懷大笑的週末假期。(感謝你們!!!)

 

 

我和哥哥部分的朋友是common friends, 其中有幾位更加是在加拿大讀大學時的同窗。我是當中年紀最年輕的(嘿嘿,一定要提及這一點!),亦是令人聞風膽裂的一位。我那種 “work hard, play harder”的態度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。什麼 “work hard, play harder”?嗯,就是說:去旅行可以朝九朝二(09:00 – 02:00出撃,一天六餐補充體力。試想想:平時工作瘋狂、一日工作十二小時的我,那一定要好好運用週末、週日,放鬆平日的壓力吧- 對嗎? (私下認識我的,相信你們正在點頭微笑 ^/^ 有興趣想知悉我做什麼工作的,可參看我的自我小介紹 http://pikamaymae.pixnet.net/profile 

 

 

這一次我們隨同大學其中一位同學和她的家人前往開平、新會。加上,我嫂子拉攏了其他朋友參加,總共有四十一位朋友隨團出發。原本這次開平、新會是拍攝當地著名的碉樓為主。碉樓固然有參觀,只不過呢,現實情況是,到最後我們花了大部分時間就是不停地-吃、吃、吃!

 

 

 

好吧,還是正正經經向各位介紹今次旅程吧。

 

 

****

Day 1 - Saturday, August 8, 2009 at 06:30

 

 

出發前一個晚上,通宵趕工完成手上的工作,稍睡兩個小時二十分鐘便起床裝身。香港與大陸真的越來越近,只需兩個小時便可以由市區直達深圳邊界。還記得小時候跟媽媽往廣州探訪她的親人和舊鄰居時(在廣州、深圳一帶住了很多來自家鄉湖南的下鄉民工),差不多要花半天時間才到步。現在呢,兩個小時之內一定可以到達香港和深圳邊境,真的很方便。

 

 

到達深圳後,一眾團友再要乘搭三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-開平市。朋友當中有幾位都是開平人。他們的父母一代都曾經在開平居住,因此這次兩天遊對他們老人家來說是蠻重視的。

 

 

來到開平,那一定要參觀被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「開平碉樓」。

 

 

據朋友的伯父「發叔」透露,開平是廣東著名的僑鄉。十九世紀中(即清朝),隨著美國淘金熱潮和加拿大西部修建鐵路需要大量外來勞動力,當時人民狀況惡因此吸引了大量來自四邑的農民(即是指新會、恩平、開平、台山一帶)開始遷往北美而產生了大量四邑(特別是開平籍的華工

 

 

十九世紀末,美國、加拿大經濟的高速發展,華工的收入和匯回開平的僑匯明顯增加。但與此同時,美國和加拿大兩地政府亦逐漸實行排華政策規定迫使旅美、旅加的華工紛紛回鄉買地、建房和娶親,從而形成華工回鄉興建鄉房的高峰期。

 

 

為了防禦當時的土匪,開平的華僑和鄉親將樓房建成了一種集防衛、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特殊建築,定名為碉樓

 

 

從形式上來看,碉樓的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。碉樓上層是西裝的,下身則是唐裝。當年社會環境不穩定,為了防匪患、防洪災,開平碉樓將居住的功能、防禦的功能和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包含了進去,因此形成了一種中西合壁的融合體。

 

 

來到開平,一舨旅遊團會安排團友參觀「開平南樓」。由於南樓正值維修,因此我們今次旅程則沒有入內參觀。不過,「發叔」本身是擁有四十年導遊經驗的老行尊,我們到達開平後,他主動帶我們眾人到訪他鄉里祖先遺留下來的碉樓。有著這個突如其來的nice surprise, 那我們當然一呼百應!

 

 

朋友和她伯父的姓氏為「司徒」。據朋友爸爸表示,司徒家族定居開平赤坎古鎮至今有超過六百多年的歷史。來到他們的鄉鎮,當然要先介紹圖1位於漩溪里村口當眼處的石碑吧。你們看,差不多每一位捐款的人士均姓「司徒」啊!

 

 

1:居住於漩溪里」的鄉親,差不多每位是姓「司徒」喔。)

 

 

IMG_2599.JPG 

 

 

到達村口之後,從遠處已經被眼前的水中倒影吸引著。在香港生活的我,很少有機會可以看到鄉村小鎮的景色,立刻將眼前所見的拍攝,以作紀念。

 

 

(圖2:刻意地調較至5.0光圈,拉近了左上角的樹蔭和建築物的對比。)

 

 

IMG_2594.JPG 

 

(圖3:沒有使用特別效果之下,簡簡單單地將建築物和水中倒影收入於鏡頭之內。)

 

IMG_2595.JPG 

 

 

(圖4:步入「發叔」鄉里祖家途中被一片青翠、綠油油的景象吸引著。在香港,看到的機會不多啊。)

 

 

 

IMG_2611.JPG 

(圖5:在樹林後方的碉樓正是「發叔」祖先遺留下來的祖業,不過已經荒廢了。有點可惜。)

 

 

IMG_2630.JPG  

 

 

6:不過,我們有幸可以進入「發叔」鄉里的碉樓參觀。看,大門依然是有超過一百年的木柵欄。)

 

 

 

IMG_2636.JPG 

 

 

(圖7:這扇門呢,有超過一百年歷史了。)

 

 

IMG_2658.JPG 

 

(圖8:不要被眼前亂成一團的擺設欺騙。眼前的紅扇門上的雕刻,是用上了金泊裝潢。最近右下方的,其實埋藏了一個小型水井。)

 

 

IMG_2656.JPG  

(圖9:碉樓另一個特色就是在客廳上層設有槍眼。由於當年開平治安不佳,這些槍眼便有利屋主監視下層有否土匪出入。)

 

 

 

 

IMG_2654.JPG 

 

 

 

好吧,先送上以上第一輯分享。未來兩天繼續之後赤坎古鎮、好友吳氏「在園」的介紹。

 

 

待續。

 

 

後記:

開平、新會並不是我的鄉下。我爸祖籍是廣東省南海縣,不過,他本人是在廣州出身、長大。至於我的媽媽則來自湖南長沙(特產:政治人物)。外婆大約在五十多年前,隻手帶著媽媽和她的姊弟從湖南長沙走難至澳門,再輾轉之間來香港。爸爸媽媽在我年幼時便已經分開,所以我自小便在一片充滿濃濃的「湖南味」環境長大。什麼是「湖南味」?據來自台北的大姨父,在數年前一個中秋之夜很感慨地對我們年青一輩有以下的小分享:

 

 

「湖南女人,柔情與潑辣兼備。你們家每一個女生都是銳意進取,打不死的。」 

 

 

注意:

 

姨父只提及我家女生,並沒有指著那幾位男士們,包括我哥哥、表哥和表弟。不過,依我看,唔,有時間真的好好與大家分享「湖南女子」這個題材。 我那位個性獨特、思想別具一格的媽媽,應該有源源不絕的資料提供。

 

 

 《全文完。未經同意,圖文請勿轉載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kamaym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