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ppy 20th anniversary.jpg   

 

圖上:摘錄於Amuse Bros網站。當東京時間踏入2010年3月21日時,網站立即刊出慶祝福山雅治正式出道二十週年紀念banner

 

2010年3月21日,標示著福山雅治正正式式出道二十年了。

 

十八歲那年,憑著單純的赤子之心,由家鄉長崎(因著歷史的緣故,一個日本人看不起眼的地方)獨自一個人坐著火車來到東京尋夢、追尋他的音樂理想。

 

剛開始在東京生活時,他做過不少與音樂無關的工作,包括:薄餅店速遞員、貨車司機、木工廠扛木材,等等。曾經有一段時期因著生活,也因為身心疲累,而忘記追求理想。就在福山君意興闌珊之際,在木工場的工作地點認識了一個也曾抱負音樂理想的員工。後來,他跟這位員工開始稔熟,透過對方自身的經驗和分享,他終於找回了當年「立志要玩搖滾樂」的熱誠。

 

過了不久,因著當年Amuse事務所的試鏡機會-加上,不得不提當時他那殘破不堪的寶貝車排氣管事件-以及一段長時間的磨練期,在1990年3月21日,福山雅治的首張單曲唱片《追憶の雨の中》正式發行。時光飛逝,來到明天便剛好二十年。

 

早年透過《神探伽俐略》才認識到福山雅治的我,直至去年二月才真正接觸他的音樂,不知不覺間也愛上了喜歡細嚼他的曲子中所帶來的意味。

 

就在這個日子,容許我在這間墨房再一次刊登去年發表的一份音樂剖析。曲子正是福山雅治的《追憶の雨の中》

 

在此也祝福山雅治先生:身體健康、創意繼續天馬行空。在今年拍攝《龍馬傳》之餘,記得要繼續發表新的音樂作品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!

 

*****

 

本篇文章第一次發表時為2009822日。

  

 

有什麼事件會令你情有獨鍾?

 

 

有朋友向我說過是他第一副的高達模型,因為它是朋友爸爸送給他的生日禮物;是美好的童年回憶。

 

 

有人曾對我提及是一道糖醋排骨,因為它標誌著朋友家的老傭人為她家所付出的愛心,不論晴天或是陰天,老傭人默默地為朋友一家打點一切。雖則人已離去,但她的笑容仍在。

 

 

亦有朋友說過是一張白色膠唱片,因為它代表朋友小時候,寧願犧牲放棄購買兒童週刊,千方百計地將零用錢儲下,目的只是支持心愛的偶像,為他歡呼喝彩。

 

 

亦有人對一道家常小菜情有獨鍾,甚至吃過一口後會流下興奮的眼淚。因為這碟小菜,代表著她小時候與家人同桌吃飯的快樂回憶。

 

 

這些一切、一切都是甜蜜的印記。

 

 

還有一個人,他特別對自己一個舊作品情有獨鍾。因為它代表著他的事業起步點。二十年前沒有這首歌,二十年後我們亦沒可能認識到他。

 

 

《追憶の雨の中》發行於1990年,亦是福山雅治出道以來的第一隻單曲。據報,歌曲原本在早一年(即1989年)推出的,但由於當年福山的聲帶出現了息肉問題,加上要進醫院施手術,所以單曲唱片被迫推遲於一年後才發行。(註:想了解Masha這個真實故事的來龍去脈,可參看之前發表的文章。)

 

單曲發行當日,他只有二十一歲。滿懷希望的福山雅治,在前往經理人公司Amuse事務所的途中,幻想著當日的宣傳活動、接受傳媒訪問安排等等的應對。心情緊張的他,回到公司之後,慢慢地翻開他當日的工作時間表,答案竟然是:空白

 

是的。事務所當日並沒有為他安排任何的宣傳活動,更枉論接受傳媒訪問。那天是1990321日,是福山雅治以歌手身份出道的第一天。

 

努力的回報竟然是一張空白的時間表。可想而知,他當時心情的而且確是挺難受。

 

當你進一步回看福山雅治在未成名前的掙扎,和他個人奮鬥的經歷,你或許會明白,為什麼即使是二十年後,他依然對《追憶の雨の中》情有獨鍾。故勿論外界是否接受這首歌曲,甚至乎認為這個作品是爛槽槽的,始終它是福山先生的初生嬰孩,是他的甜蜜印記。

 

成名後的福山雅治,在往後的日子曾經談及,當時只有二十一歲的他,其實並不熱衷以情情愛愛作為他的歌曲主題。也許,是一貫年青人意氣風發的作風吧,那個時候的他根本就不太想撰寫有關孤獨、煩惱等內容的歌。但在經紀人摧促底下,福山半推半就地完成了《追憶の雨の中》這個作品。雖則歌曲談到愛情煩惱,但與此同時,透過節奏輕快的旋律,你亦能感受整個作品都是充滿著強勁、青春朝氣的節奏,有如一陣陣細細雨絲撲面而來,與歌曲的名稱不謀而合。數年後,福山雅治於一次的廣播節目中提及,可能由於當年初出道的他仍在尋求定位,以致擾人的情緒令他不知不覺地步入胡同,因而年少的他特別對「細雨紛飛」的景致著迷,猶如反映他當時的心情。

 

只是,嚴謹一點而言,《追憶の雨の中》的初版旋律並不是做得特別理想。以音樂造詣層面來說,歌曲旋律的配搭,以及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重組其實蠻幼嫩的。另一方面,初版的編曲亦過份地加重了結他的搖滾。其中一個可能性是:當年時值90年代初,在日本以及其他亞洲地區剛剛興起的band music熱潮。初出道的福山為了順應這個潮流,在摸索個人音樂風格的途中,胡里胡塗地加插了一些不適合他唱腔的音樂編排。(註:初版的編曲由A.R.B.樂隊成員白濱久擔任。)

 

一邊看著當年只花了五萬円製作費的MV(即大約只是港幣4,000元/台幣17,000元。), 一邊聽著歌曲莆開始便以「棒」一聲的鼓聲作開場,心裡頭立時暗忖:嘩,幹什麼?!。這個做法,好聽一點是「藝高人膽大」;但弄不好,往往出現了反效果,而且挺嚇人一跳的。以強烈敲擊鼓聲作開場的做法,不是大問題。將這種做法是運用在資深、深入民心的rock band風格上是貼切的。但,將這種引人注意的做法放在一個新人身上,是蠻不智的。為什麼會這樣說呢?試想想,以「棒」一聲的鼓聲作開場,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支持者發出即時的熱烈歡呼、喝彩聲,對嗎?對於剛出道的新人來說,既沒有一班穩定的支持者,那何來會出現台下的即時回應呢?再者,突如其來「棒」一聲的敲擊鼓聲,其實蠻令人覺得厭煩的。除非這首歌是譽為流行經典,否則,用在新人的身上只會被人覺得格格不入。

 

正如之前提及,初版《追憶の雨の中》的節奏和歌詞,都是充滿著搖擺、青春的活力。可惜的是,它的編曲安排卻令人感到累贅。特別當去至中場鍥子的一段,結他聲突然被拖慢了節奏,無形中給予聽眾拖拖拉拉的感覺,隨而沒有好好地運用之前歌曲所鋪排的節奏感。

 

在他過百場的演唱會中,福山雅治差不多每一次都會加插《追憶の雨の中》這首曲目。有時候,《追憶の雨の中》會以unplugged形式出現,但許多時候都是採用了J-Pop的搖擺。跟隨福山雅治多年的朋友亦很清楚,為了附合歌曲的名稱以及歌詞,每當他獻唱《追憶の雨の中》時,他都會向演唱會會場四方八面的支持者,拋出裝滿水的紙杯,從而製造一個「人造雨」的效果。福山雅治曾在他的廣播節目中解釋,這是他的signature,目的是為熱烈的支持者消暑、降溫。(嘿)^/^ 

 

透過YouTube,我看過幾個不同的演唱版本。是次所介紹的,是由井上鑑老師所重新編排的《追憶の雨の中》,並出現於福山雅治福山冬の大感謝祭 其の九」的演唱會中。它亦是在眾多《追憶の雨の中》現場演繹的版本中,他個人最喜歡的一個。在今年四月,福山先生更將這個現場獻唱版本,收藏於《化身》的單曲唱片之內。同時,透過這張單曲唱片中的內頁資料中,可以得悉原版作曲人是福山本人之外,還有佐野日出夫出任補作曲家

 

回說整張《化身》的單曲唱片中,最討我喜愛的,正正就是這首重新編曲的《追憶の雨の中》。歌曲的編排和樂隊的合拍,完完全全令我喜出望外由於初版缺乏了先前的琴鍵掃撥,因此驟聽下來,原裝的版本有著硬橋硬馬、粗獷的味道。但在新版本中,井上鑑老師在「棒」一聲的鼓聲出場前,先加入了琴鍵掃撥,將原有粗糠的氣焰淡化,隨而引入電子結他作二重奏,將氣溫逐漸提昇。這個簡單的安排,使到電子結他和鼓聲的結連,則來得比較流暢、自然,減少了不必要的嘈雜。

 

另一個的突破,則出現於中場鍥子 (1’33” – 1’56”) 的一段。在眾多的演唱會片段中,依我個人來說,這個編曲版本是最捧的。電子結他的二重奏,依舊由福山雅治音樂團隊中的老拍擋小倉博和,以及George Kamata出任。心思細密的朋友或許會察覺到,是次版本的二重奏和其他版本的最大分別,就是小倉、George在敲擊樂和井上鑑老師的琴鍵聲襯托下,兩位結他手於掃chord的位置上加快了節奏,逐步逐步地在歌曲中場推向一個小高潮,同時亦避免了初版的錯誤。這個加快掃撥的效果是不錯的。整首歌來到中段不單沒有被拖慢,結他二重奏更加豐富了歌曲的音樂節奏,是另一個富有「玩音樂」的加插

 

還有要說的,就是福山雅治和團隊的默契。我相信在這個現場版本正式出現時,每一位樂手和福山先生在幕後經過不少的排練。偏心一點來說,聽著福山先生每一首歌曲的編排,我都會特別留意到鋼琴聲或Keyboard落鍵聲的效果。經驗豐富的井上鑑老師再一次在這個版本中,顯示出他落鍵盤時的力量掌握,剛好是恰到好處。一方面努力地做好鍵琴的輔奏,但同時間亦沒有被打擊樂器和電子結他聲掩蓋。當然,即使他如何的經驗老到,單單一個井上鑑亦沒法擔負起整首《追憶の雨の中》的搖擺味道。團隊內的其他的樂手,包括了負責演奏大號、小號、薩克斯管和電子結他手,大家都很清楚每一段的樂器編曲的定位,特別來到末段 (3:41’- 4:22’)混合了不同樂器的合奏,繼而將歌曲在完結前推上高峰。

 

最後要說的是一個小分享。如果你參看這篇文章未段接連的演唱片段,雖然出處同樣來自橫濱的現場演唱,但與收錄於CD內的版本是稍為不同的。不同的地方,就是出自敲擊樂手於歌曲尾段演出的獨奏(Percussion Solo)。倘若你問我比較喜歡那一個版本,我會老實不客地說明,我比較喜歡CD的版本。為什麼呢?在演唱會片段中出現的Percussion Solo是太長了。敲擊樂手不自覺地投入了個人表現的毛病,在其獨奏環節中出現了不下於十六秒的重覆演奏,絕對是過了火,以致這個版本未能夠清脆、爽快地畫上句號。相反,是同一個的鼓手,但CD的版本則將這個重覆演奏減少至一半(只剩下八秒),效果來得精簡卻不致被拖拉,清脆利落地完成了整首歌曲演奏。團隊的合拍比起不必要的個人宣示,還是來得更重要吧。

 

相信在以後的日子,我們依然會聽到福山雅治在不同的場合,再次演繹《追憶の雨の中》這個作品。畢竟,《追憶の雨の中》是他的起步點。沒有這首作品,就沒有今時今日的福山雅治。正如他所說,這首歌他會一直唱下去的。

 

圖1:福山雅治第一張單曲唱片的封面。當年,他只有二十一歲。

 

追憶の雨の中 cover.jpg 


圖2: 摘自Bros網誌。1990年剛剛出道時的福山雅治。留意,第一欄的工作正是發表單曲唱片《追憶の雨の中》。

 

Masha in 1990.jpg 

 

圖3: 2010年的福山雅治。

 

Masha in 2010.jpg 

 

 《全文完。未經同意,圖文請勿轉載》 

 

   

 

On Video 1:《追憶の雨の中》現場演唱。

 

收錄於福山雅治福山冬の大感謝祭 其の九」的演唱會之中。George Kamata中場電子結他二重奏中,穿著牛仔衣服的一位。邊行邊唱邊拋水杯,Masha,你都挺忙呢。

 

 

On YouTube 2:製作費只需五萬円的《追憶の雨の中》初版MV

 

時值1990年。那個時候的福山雅治,煙不離手。幸好,最近這幾年他戒了煙。^.^ 為他感到高興、驕傲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kamaym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5) 人氣()